武夷山架壑船棺和虹桥板

  在武夷山的小藏峰、大藏峰、白云岩、大王峰、观音岩等处,迄今尚遗存有架壑船棺与虹桥板等古物。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时候聚居在武夷山一带古越族入葬俗的遗物——一种形制奇特的棺柩。船棺外形分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船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桥板”,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

  1973年9月,在武夷山观音岩崖洞取下船棺一具,称“一号船棺”现存武夷山市博物馆。经碳14测定,这具船棺已历时3800多年。1978年9月,在白云岩取下另一具船棺,棺内尸骸上下盖垫人字纹竹席,竹席下用木棒和竹片作“册”字形垫托,头部两侧填塞细棕,身穿大麻、苎麻、丝绢棉布衣。这具船棺距今3400多年。二具船棺的棺木都是用武夷山生长的楠木制成。

武夷山架壑船棺

  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先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尤其是,在三千多年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武夷山的先民们又是怎样的把一具具船棺吊上悬崖绝壁间的洞穴里进行安葬,至今仍然是个谜。

  架壑船的外形颇似小木船,故被今人称之为“船棺”。1973年和197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福建省武夷山先后取下了一、二号船棺。经C14测定,这两具船棺均为3至4千年前所葬。江西鹰潭市龙虎山崖墓的棺木经C14测定也有2600余年。那时很落后,这些葬具是怎样放到上百米高的悬崖上呢?

  为解此谜,许多人费尽心机,其结果莫衷一是,什么地壳变动浮升学说,什么神仙杰作秘传等等。这些都是动听而没实用的猜测。在福建省武夷山有一处船棺是放在石缝之上的。为使之稳固,在其下面架了好几根木条,如果是地面升腾,就一定没有必要用这些木条了。另外一些壁葬的洞穴明明是经人工横向开凿的。至于神仙所为,那一定是秀才们为了哗众取宠而编造出来的。

  当然,好多人还会想到用绳子吊,假如此法成立,崖上必有“滑轮”装置。极限于当时的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凿上几个十多厘米深的石窟窿,竖上几根坚固的木头,再绑上一根圆滑的、坚韧的横向木头。但这么大的痕迹怎能躲过一直对它怀有极大兴趣的研究者的眼睛呢?又怎能逃过盗棺者的魔掌呢?

武夷山船棺

  同时,一些山峰 不能攀登的;近年又有学者推测是栈道法,但鹰潭龙虎山,、武夷山壁葬的地方山势陡缓多变,凹凸不平,石土相杂,根本就没法成排打孔插上横木,哪来栈道?

  那么,此谜该如何猜呢?人类进化的趋势就是大脑越来越发达,智商越高的大脑越往精致、技巧、深远、高效、省时等方面去考虑问题,结果把一些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弄得如入迷宫。事实,古代人是靠刻苦,耐劳,务实来干活的,船棺之谜底就该从这得到启示。船棺之上升必有什么东西作为依托,这东西用石,用土太费劲了;用草就太实际了,一是可就地取材,二是较土石轻便,草堆成之后再在上面铺木轨以减少磨擦力。就60米高度来说,用每捆直径0.4米的稻草(山草、高梁杆、玉米杆、麦杆也可)垒砌45度的斜坡,以三捆并列,每一层草料中间用竹子或杉木作横竖的骨架,加上两旁支撑的材料,总计不超过8万捆草料和4千根木材,搜集这批材料及堆砌成可让船棺爬坡进入洞穴的整个“工程”大约需要3.6万个工时,这对于一位能享此大遇的尊贵者来说,没有什么难吧?

  用草料堆砌,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河流畅通无阻。因为壁葬的地方住住有河流,事实这也不难解决,只要选择冬天就行了。况且那时比现在冷得多,冰封地冻。厚厚的冰层面上铺盖大同积的厚木板,这就足够于承载起上面的草堆的重量的,如果没有结冰,那就建水面的竹木支架也不太费事。

  用草料为船棺铺路并非天方夜谭,而完全是有根有据的。

  1、船棺的两头翘起,便于在草堆的斜坡上推进,其设计目的明显;
  2、古代的牌访,牌楼,宝塔等建筑物,用沙子作“脚手架”,这一方法应是从船棺堆草成葬沿袭下来的;
  3、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第四曲的峭壁上有一小而浅的横向洞穴,里面有一捆千年稻草[ii]这应是当时堆草搞壁葬但因故没有成葬而被遗留在洞穴里的。

  也许有人对第3点表示怀疑,区区一捆稻草用绳子从崖上吊下去或从崖底吊上来不就了事。事实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洞穴高几十米,崖上是石头,呈面包状,不管草是从上往下吊还是从下往上吊,都必须有一个人随草升降,把草塞进洞穴才行。完成这一任务后,人很难借助绳子攀登,那就必须一直降到峭壁的下底才能脱离危险,崖上又必须有好几条大汉协作,这样无意义的傻事,谁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冒险呢?

  古人搞壁葬的目的之一在于防盗,如果靠几个人,几根木材,几条绳子就能完成的话就会失去此目的,因此,垒砌草堆完成船棺之葬是唯一的谜底。

最新十篇文章

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