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99-5301777

QQ在線咨詢:大灰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菲兒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 

武夷山旅遊中秋
武夷國旅-提供【武夷山酒店2-7折優惠預訂】,均提供24小時免費接車,接機服務!
武夷國旅-提供【武夷山景區門票預訂和九曲溪竹筏票預訂】!
武夷國旅-提供【武夷山印象大紅袍門票預訂】,提供免費送票服務!
熱門酒店: 武夷山印象度假酒店武夷山旭日大酒店武夷逸精品酒店

武夷山的下梅村見證萬里茶路興與衰

 
  下梅 晉商 巖茶
 
  尚茶的人喜歡武夷山的大紅袍,尚茶的人也喜歡下梅,因為下梅與茶的緣份更像一個傳奇——興旺與衰落皆因為茶。因茶留下的文明遺存與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下梅獨特的魅力。
 
  誰能想得到,一部《喬家大院》的熱播,讓這個古村落再一次喧囂起來,而這一切皆因為茶。
 
  其實,下梅只產少數的茶,而且在整個武夷山巖茶體系中,這裡的茶葉屬於被忽視的品種,但這個古村數百年來與茶產生了糾纏不絕的情愫——明末清初開始,這裡就成了閩北地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地。也因此,下梅為後世留下了富甲一方的建築印記——這裡原先有典型特色的清代深宅大院古民居70餘幢,至今尚存30餘幢。
 
  下梅:萬里茶路第一站
 
  據介紹,在清朝,下梅處在一條非常重要的商路的起點上,這就是“晉商萬里茶路”。據記載,最早來到武夷山販茶的,是山西省榆次市車輞鎮的常氏。晉商常氏武夷山販茶的第一站便是下梅村。
 
  晉商常氏與閩北隔萬水千山,商業嗅覺卻異常敏感。早在150多年前,以常氏為主的山西商幫看中了武夷茶的生意資源,把經商觸角探往武夷山下梅的茶坊街市。據《崇安縣志》載:“康熙十九年間,其時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行筏三百艘,轉運不絕。”由此可見當年以茶葉交易為中心的經貿活動在下梅十分活躍。
 
  1666年(康熙五年),武夷茶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收購,歐人皆以武夷巖茶為中國茶之總稱。此時武夷山巖茶在下梅集運轉銷,乾隆年間,下梅遂形成崇安最大的茶市。
 
  雍正五年(1727年),下梅茶商開始大發。咸豐年間,太平軍出沒武夷山,晉商與下梅鄒氏經營茶葉生意受阻。五口通商後,晉商在武夷山收購巖茶業務由下梅鄒氏、潮州、廣州三幫聯合採辦,轉運於福州、汕頭、澳門及南洋各島。下梅,這偏於武夷山東隅的茶莊集市小鎮,連接起一條通往中俄邊界貿易城恰克圖的茶貿易之路。常氏與商團盟友開創了中俄貿易的漫漫長路,成為在中俄邊界貿易城恰克圖的一支勁旅。
 
  晉商:涉足下梅茶市
 
  常氏經營的主要商品就是茶葉,而這些茶葉,又都是從閩北武夷山採購所得,常氏採購集團的千里足履,紛紛涉足清代武夷山茶市下梅村。他們的到來,也給下梅茶葉經營帶來了商機和貿易信息。除鄒氏外,還有孫氏等隨晉商奔赴西部經營茶葉。鄒氏在山西榆次,還教當地常氏開闢山地種茶葉,所育茶苗之法,全部是從武夷山下的崇安帶去的。但由於氣候因素,未能形成規模。新茶尚未上市,鄒氏就利用現銀,躉足茶葉運往山西,在貨缺時拋售,大賺一把。鄒氏在與山西人交易中,學到了晉商的經商之道,由單一的茶葉交易到販各類貨物,生意日隆,交易多元化,資產遂增,鄒氏投入重金購駱駝,用駝隊運貨到恰克圖交換皮貨、藥材,換洋鐵、洋油、洋火等。如今,下梅鄒氏還留有從恰克圖帶回的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箱及鄒氏茶莊號“景隆號”、“集春號”及驗押茶貨的“素蘭號”木印模等,這些都是下梅鄒氏當年與晉商進行武夷巖茶貿易時使用的實物遺存。
 
  據當地人講,清代中期,武夷山四大巨富之一的萬氏,憑著雄貲與鄒氏爭奪茶葉生意。初來乍到的晉商常氏,看到鄒氏在茶葉交易中更注忠誠信用,遂與下梅鄒氏“景隆號”茶莊結為盟友。鄒氏騰出景隆號的倉庫和廂房,給常氏儲存躉下的茶葉,還為他們一路風塵遠道而來的10餘峰駱駝搭建喂料棚,那時,景隆號的人們第一次見到龐然大物駱駝,覺得很稀奇。晉商對外發貨時,滿載茶葉的竹筏就從蘆下巷口河埠下水,進入梅溪水路。
 
  興衰皆因茶
 
  下梅鄒氏與晉商精誠合作100多年,鄒氏以經營茶葉發家致富,誠信經營是基礎。晉商強烈的外貿意識、敢與洋人做生意的膽識,極大地鼓舞了鄒氏。下梅鄒氏恪守的是“誠信經營,致富履義”的商德。據《鄒氏家譜》載:“鄒茂章偕壯游閩北、閩固產茶多區,而武夷七十二巖茗種尤甲天下。公與伯兄共治之,走粵東,通洋艘,閩茶賴以大行,品核精詳,無二值,無欺隱,且不與市井較銖兩。以故洋人多服之。洋人售公售制獲異珍所至,輒信償其利,由是家日饒裕,為閩巨室……”
 
  只是,鴉片戰爭後,由於當時清政府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武夷巖茶只要順閩江而下就可出口。於是,武夷山地區的茶市中心從下梅轉移到赤石。盛極一時的下梅慢慢走向衰落。
 
  如今,穿行在當溪兩旁的騎樓邊,當年的商店門楣還在,當年修建的9碼頭舊址還在,然而物是人非,原來整日舟楫往來的繁忙的當溪,到後來只有在5天一次的趕墟日時,才會變得熱鬧一些。只是修建在騎樓邊的美人靠至今風韻猶存,成為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年下梅男人大多出去經營茶葉,家裡媳婦就在斜陽殘照之際,望著往來不熄的船隻,等待男人的歸來……
 
  來自山西的“麻雀”
 
  ■鄒全榮
 
  “哪裡有麻雀,哪裡就有山西人”。這是當年流行的一句俗語,足見山西人分佈之廣,外出謀生者眾。山西商人經過顛簸輾轉,終於來到了武夷山。他們在下梅“景隆號”找到了山西老鄉。鄒掌櫃高興地說:“麻雀來了,夥計多了!” 鄒掌櫃特吩咐伙房裡備了一份麵食,這是“景隆號”專門用於迎接山西客人的。幾年之後,這批姓常的“麻雀”們在武夷山經營茶園種植,獨立生產茶葉,同時還學會了制茶技藝。車輞常氏在下梅有了茶山,同時還擁有制茶作坊。常氏與鄒氏在種茶、制茶、售茶方面,配合得最好。鄒氏很佩服從山西飛來的“麻雀”們,敢冒風險,在人地生疏的外鄉大把扔錢,購置產業。“麻雀”們的創業精神,感染了武夷山不少茶農。
 
  鏈接
 
  “萬里茶路”全長達5150公里,隨著茶葉生意向境外擴張,茶路不斷延長,武夷山下梅鄒氏與晉商常氏建立貿易夥伴關係之後,其過境從武夷山下梅至中俄邊境的貿易城恰克圖,約4500公里。鄒氏借福州、廣州口岸開放之機,租用洋艘,將武夷茶販運到東南亞各地,有的還銷往歐洲,其南下販茶的路程也有1000多公里。
 
  據載,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購精製後的茶葉通過梅溪水路匯運至崇安縣城,驗押之後,僱用當地工匠達千餘人,用車馬運至江西河口(現在的沿山縣)。由船幫改為水運至漢口,達 襄樊,轉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鎮,而後用馬幫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太行,經晉城、長治,出祁縣子洪口,於魯村換畜力大車北上,經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歸化,再換駱駝至庫侖、恰克圖。從武夷山的下梅茶市起步,到中俄貿易城恰克圖,漫漫商路上,鄒氏購置了數百峰駱駝做運力,足見茶葉經營規模之大。
 

武夷山下梅鄒式家祠

  下梅古民居----鄒家祠堂

 
  記者 薛 潔 通訊員 王家洪

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武夷山旅遊資訊網」並做好鏈接,謝謝支持!

·前一篇文章:武夷山秋天美嗎?秋天到武夷山玩景色美嗎?
·下一篇文章:武夷山第十六洞天之升真元化洞天

.